top of page

大林

聖維雅內天主堂

​|歷史敘述

成立日期:1958年
本堂主保:聖維雅內
首任本堂神父:華克施神父
建堂日期:1959年


歷史敘述


聖維雅內天主堂為美籍華克施(Rev. T. Fox , C. M.)新建。1958年本堂區成立,為南寧街聖若瑟堂的分堂。1959年春購得現址土地四百坪,同年12月聖堂、道理廳及員工宿舍建築落成,由高雄陳若瑟主教祝聖。1962年建教室一座為學生活動補習之用。翌年復在堂右購得土地三百坪,為擴建聖堂之用。1963年3月21日華鐸病逝台北,由沙露文神父接替本堂。1964年建聖母山於後院。次年再增建神父辦公室,以後再建修女辦公室。台南教區成立後,本堂升格為正式本堂,沙神父為首任


本堂主任。1969年秋沙鐸健康日差,回美國休養。遣使會將堂區移交教區。主教派楊成斌神父接管。11月中到任,至1971年2月他調。亓秉恆神父繼任至1976年7月,後楊鐸再來至2006年8月,語云:「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楊鐸長達卅餘年的堂區工作,建樹頗多,令人懷念。本堂主任為蕭明昆副主教,蕭副主教沉穩忠厚,堂區工作經驗豐富,欣逢本堂已成立五十周年,於2010年歡渡金慶,祈願天主祝佑蕭副主教,領導我們信友再啟福傳新猷,造福鄉梓。本堂教友眾多,教務工作繁重。主教曾先後派遣羅大方、謝清儒和易典謨三位神父以副主任名義來堂區工作,可惜均因他處需要人手,不久即予他調。2004年新聖堂改建之後,復有賴効忠、姜嶺神父奉派短暫來聖堂擔任副主任。2005年9月,林主教鍵於楊鐸年事已高,乃商調耀漢小兄弟會阮文嗣、黃廷禧兩位年輕的越南神父一同前來就任副本堂。年餘黃神父調去台北總教區,阮神父任副本堂,分擔楊鐸與蕭鐸的工作,牧靈福傳,著有勞績。


本聖堂在遣使會神父時期,原有仁愛會波蘭籍的申修女和金修女來堂區服務。教區接掌後,因該兩位修女年老榮休,隨告中斷。1969年8月末,成世光主教邀請主顧傳教修女會來堂區工作。在神父領導下負責幼稚園兼管聖堂及牧靈事宜。仁愛修女原只有辦公室,主顧修女來後,先住於副主任室(1970年與廚房同建),直至1978年11月修女宿舍及辦公室樓房落成,隨遷入至今。期間,主顧傳教修女會陸續派遣許多修女來本堂區擔任福傳牧靈工作,如蘇富玉修女、姚貴美修女、鄭筱蘭修女、陸多默修女以及王志學修

女。莫寶蓮修女兩次調來本堂服務,在協助楊鐸晚期工作,用力頗深。於2007年7月吳淑娥修女再奉派來本堂區工作,無論主日學、教友讀經、祈禱小組、探訪教友、彌撒事工等,在在都看到吳修女的努力。由於修女們皆屬端莊賢淑,師法聖母熱心福傳,成績斐然,頗得教內外愛戴。


本堂區初期即以軍眷為傳教對象,教友多屬軍眷,也有若干公教人員與在地人是受到天主愛的感召,受洗歸於主之羊棧,成為本堂信友。1970年代之後,台東大武一帶許多排灣族原住民來台南工作,賃居本堂附近,也參加本堂區的信仰、福傳活動,原住民純樸熱誠,信仰堅定,注重家族關係,團結合作,尤其在信仰生活上,代代相傳,年輕者亦極熱心,原住民兄姐堪稱本堂重要的組成份子。至1990年之後,外籍人士因婚姻、工作關係移居台灣。許多越南籍姐妹近十幾年來陸續至本堂區參加彌撒,他們在母國信仰就極純真,來台後,更是帶動孩子與夫婿進入教會,成為經常參與本堂活動的主力,本堂也因這更顯示出天主教會的大公、多元的特性。近年來,眷村教友由於升學就業和眷村改建等種種關係,遷離者近半;留存者亦因年輕子女外出,實際居留人口亦只戶籍人口之半,約八、九百人,且多老邁凋零。然因天主的慈愛,主耶穌的救恩,加上聖神感動,目前主日經常進堂的教友多在百人以上,中壯年信友承擔起協助堂區主要的工作,青年、兒童進堂者眾,堂務活動愈趨活潑,福傳薪火代代相傳,天主榮光廣傳可期。


本聖堂土地原處低漥,始建時經填土墊高,才得完成,為因鄰居建屋、馬路鋪壓,以至地勢逐年加高,又因附近排水不良,聖堂乃限身凹地,終於1976年夏鬧成大水災,聖堂及房屋進水一公尺餘,浸淫不退達數月之久,後來聖堂地面雖墊高40公分,但仍遇雨即鬧水患,無時倖免,令人十分擔心,1978年乃建新樓於後院,立二樓為臨時聖堂,一樓為幼稚園教室,旁邊為修女宿舍,期望暫時解決問題,但終非久遠之計,於是本教區主教鄭公再發乃決定重建聖堂,並於1998年8月本堂主保日動土,由楊燕和先生設計,王明和弟兄承建,經多方之努力,全體教友、遠近堂區以及社會善心人士之合作捐款贊助奉獻達一千餘萬元,乃能於2000年元旦,由鄭主教開啟聖門禮儀,祝聖及落成典禮,宗座代表易福霖代辦親臨祝福,當日各地神長、修士、修女、信友將新聖堂擠的水洩不通,彌撒後共融席開百桌,盛況空前,見證天主神妙奧蹟,本堂由早期的紅牆尖頂的小教堂,改建成美麗雄偉的聖殿,感謝天主神恩,也感謝聖

母與主保聖維雅內的轉求立大功,阿肋路亞。



歷史敘述

​|歷任本堂

歷任本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