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玉井

吾樂之緣聖母天主堂/朝聖地

​|歷史敘述

成立日期:1959年
本堂主保:吾樂之緣聖母
首任本堂神父:岳峙淵神父
建堂日期:1962年

一、玉井吾樂之緣聖母朝聖地的簡史

主曆1959年,也就是民國48年時,已在玉井地區開教超過半世紀的基督長老教會,因內部人事與理念出現問題。部份信徒,在張西文牧師號召下,離開了該教會。隨即在該年張牧師赴高雄晉見高雄教區監牧陳主教,期盼能派遣傳教人員來傳教(台南與高雄同屬一個教區)。陳主教即派遣西班牙籍道明會士的岳峙淵神父來開教。起先在市區租房子傳道,並於1962年在長老教會附近,購地建堂,首批教友皆為原長老教會之會友。1961年,台南教區成立,羅光主教榮任第一任台南教區主教,並奉中華聖母為教區主保,將教區的未來託付給聖母。同年九月中旬至台南縣視察道明會即將移交的幾處本堂,玉井堂乃是其中之一。當時的玉井堂是一座平房,由岳峙淵神父所興建的,原定為兩層,下層為神父宿舍,上層為聖

堂。但建好下層之後,岳神父病逝於菲律賓,工程因而停滯。主教見玉井風景優美,且是台南唯一的山區,便決定整建該聖堂(台南教區海拔最高的聖堂)。同年11月主教赴羅馬,並於曾服務過近三十年的小堂彌撒中表示要將玉井尚未完成的主要部份—聖堂,來建造完成,這也就成為他在台南教區就職後所建的第一座聖堂;並將聖堂奉獻於聖母,稱為「吾樂之緣聖母堂」,以紀念寓居羅馬三十年的生活。


玉井聖堂的工程,於1962年春季動工,由范紀明工程師繪圖,圖為中國式,上下兩層增建遊廊,廊柱倣宮殿廊柱,門前一塔,原為西班牙式鐘樓,改為中國宮殿塔形。並於9月8日聖母誕辰節落成祝聖,成為台南教區第一個朝聖地。


羅主教在任台南教區主教時,每一年至少兩次至玉井朝聖,一次是2月2日(獻耶穌於聖殿)與聖碧岳修院的修士一同前往。因為在1962年的2月2日,主教決定興辦碧岳成人修院;另一次是5月21日與教區的神父、修女、修士一同前往,因為那天是受晉主教牧者的週年紀念日,是懷著感恩與求恩的心情敬禮聖母。羅主教在1966年接受教廷委任為台北教區總主教,離開台南教區之前,至每一個堂區做視察,玉井吾樂之緣聖母堂為視察任務的最後一站(2月2日)。同年的5月21日,全教區的神父、修女、修士及教友們,組織了一個盛大的朝聖團,聚集於玉井吾樂之緣聖母朝聖地,為羅總主教舉行送別典禮。


由上述的記載得知,玉井吾樂之緣聖母朝聖地為羅總主教及台南教區是如何的重要。


以下是歷年來服務的神長:

● 1959年05月03日 道明會士岳峙淵神父開教

● 1961年03月21日 羅光主教為第一任台南教區主教

● 1962年04月01日 堂區主任亓秉恆神父接任

● 1962年09月08日 聖堂整建落成,並祝聖為吾樂之緣聖母天主堂朝聖地

● 1969年12月20日 傅文輝神父接任主任神父

● 1975年07月01日 沈幼傑神父接任

● 1976年11月05日 羅大方神父接任

● 1980年08月01日 王文神父接任

● 1985年07月14日 呂長椿(吾三)神父接任

● 1987年02月08日 楊照陽神父接任

● 1990年10月21日 譚柏林神父接任

● 1995年06月18日 劉文美神父接任

● 2002年01月06日 李若望神父接任


二、玉井吾樂之緣聖母像的由來

吾樂之緣聖母朝聖地的聖母像,原來的名稱為Madonna dell'Archetto(隘拱聖母),並非是「吾樂之緣聖母」。這幅聖母原畫像是在羅馬市區的一個小堂所有,而該堂內有一教友善會,專為維持小堂恭敬聖母的禮儀,及推行慈善工作。


當初羅主教仍在羅馬求學與服務,也為此善會提供服務。羅主教接受任命為台南教區主教,該善會得知羅主教要興建「玉井吾樂之緣聖母堂」,為酬謝羅主教在羅馬三十年為該會服務的辛勞,決定倣效該堂供奉的聖母像特別繪製一幀畫像贈予之。


這幅倣效的聖母像於1962年年8月,經由教宗真福若望二十三世親自降福後,並在教宗小堂安置兩天,後交由教廷國務院航寄駐華大使館,再轉交給台南教區。主教接到聖母畫像之後,在教區內的公署及台南市各聖堂輪流供奉,讓教友們敬禮。最後才在同年的8月15日聖母升天節,由羅主教率領教區內的神父們,親自護送到玉井,安座於聖堂內。


三、聖母像本尊的歷史

Archetto 聖母像為自1690年開始為羅馬人所敬奉。這像的原始模型原為一位方濟會修女 SuorErsilia Mellini 所有並提供,後由一位侯爵夫人Mellini Muti Papazzurri 命 Domenico Muratori 於1662到1749年間,在一片陶瓷片上繪製,並安置在一座連接兩棟樓房騎樓式弧形拱橋上;因兩樓近在咫尺,拱橋顯得狹窄,故稱「隘拱」Archetto,其街名也就稱為 Via dell'Archetto(隘拱街)。


該聖母畫像原本沒有一個名稱,因是安置在 Via dell'Archetto上,所以就稱呼為 Madonnadell'Archetto。

曾經到過歐洲朝聖的人都知道,當地除了聖堂多之外,在那的大街小巷裡也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耶穌及聖人聖女的畫像,就如同在台灣街道上看到的土地公像一樣普及;隘拱的聖母像也只不過羅馬大街小巷數以千計的聖像其中之一,並無特別之處。而事件是發生在1796年的7月9日,聖母的眼睛開始轉動,接著,羅馬市內的聖母像「慈目回顧」的竟達二十餘處,這些奇蹟一直延續到次年的1月。教宗碧岳六世飭令教區當局從嚴及深入調查,挺身作證的達八十六人,1797年2月28日公布調查結果,確認「奇蹟」的

真實性,並要求全市展開祈禱及守齋運動,在聖母恩佑中維護教宗的安全及教會的復甦。


西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天主教備受蹂躪。一向有「天主教長女」之稱的法國教會,蘊釀擺脫教廷的統治,法國國庫空虛沒收教會財產後,拿破崙南侵,則令搜括義大利財物濟急,年少氣盛的拿破崙揮軍討伐,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即將兵臨教宗領土,碧岳六世呼籲停戰,巴黎置之不理,時在1796年7月9日,隘拱聖母像眼睛轉動,顯示出聖母的警告。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聖母破例的助佑,挽救教會於狂瀾之際:碧岳六世在法軍劫持下,客死異地;教廷及羅馬財產及藝術寶藏亦被搶掠一空,各地盛傳碧岳六世就是「末代教宗」。但天主教在聖母護佑中轉危為安,其過程雖然充滿坎坷,畢竟「建立在伯鐸磐石上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瑪十六18)。從此對隘拱聖母的敬禮日益隆重,教宗、帝王、樞機紛紛崇敬,直到1851年,由建築師 Virginio Vespignani 領命修建了一座小堂。聖堂內祭台上方為顯奇蹟的聖母像,而兩側及堂頂由名家布瑞第(C.Brumedi) 繪圖潤色,這位畫家就是1855年繪製美國國會大廳的藝術大師,有華盛頓的米開蘭基羅的美名。只是該堂限於空間狹窄,宛如塵封的寶珠,難以奪目。


四、取名為「吾樂之緣聖母」之用意

「吾樂之緣」(Causa Nostrae Laetitiae)是聖母德敘禱文中歌頌聖母的一句形容詞,其含意為「聖母的誕生給普世帶來了喜樂,要是沒有她,就沒有基督—除免世罪天主羔羊的誕生,我們亦不能取回義子的地位。所以,除了耶穌外,聖母也是我們喜樂的緣由。不單她的轉求比任何聖者更為有力,她的德表更充分表示她甘飴溫柔的母愛,她最明瞭如何引導、鼓勵、支持我們,激發我們的種種善念。我們越愛聖母,越祈求聖母,我們修德成聖的速度也越大。愛聖母,又為聖母所愛的人,耶穌一定特別寵愛他,賜他種種恩典。所以聖母確實是我們的甘飴,我們的希望,我們喜樂的緣由。」


為玉井聖堂取名為「吾樂之緣聖母」朝聖地的目的,可由羅主教於1962年5月1日發表牧函,宣告成立「吾樂之緣」朝聖地的理由得知:「我們生活的快樂,第一是自問良心,無愧於心;第二是自信是天主兒女,諸事有天主照顧;第三是堅信公義必戰勝暴力,我們的同胞將重新獲得自由;第四是希望在現世之後,在天堂上將永享真正的幸福。我們內心若充滿這四種認知與態度,雖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犧牲和痛苦,我們的精神必定仍舊愉快。為使我們心內能充滿這四種認知與態度,當有天主的助佑;而天主的助佑,常由聖母分賜我們,所以聖母乃是我們快樂的根源。」


所以這幅「吾樂之緣聖母」的畫像可說是台灣天主教史上的一顆明珠,一個傳教史上的見證。


五、四通八達的玉井區

台南市玉井區號稱「芒果故鄉」。平時因水果市場大批發,以及五至九月芒果盛產,使得每天都湧入大批的採購人潮。而玉井區周遭出名的觀光場所計有曾文水庫、走馬瀨農場、烏山頭水庫、南化水庫、梅嶺風景區、三百年以上歷史的鹿陶洋江家古厝、抗日英雄余清芳紀念碑;往北行,可通嘉義縣大埔鄉、阿里山、關子嶺溫泉及蓮子大餐的台南市白河區(台20線);往東行,可進入南橫公路至花蓮,也可由另一方向至高雄市內門區與旗山區、草山月世界(三○八高地);往南行,經左鎮區及新化區(擁有虎頭埤水庫);往西行,經大內區至官田區。


六、結語

教堂的存在,是要證明耶穌的福音已到了該地,也就是耶穌已臨在。蒙天主的賜福,今天基督的奧體教會已在玉井撒下種子,期盼這種子所長成的大樹,能像玉井芒果一樣,年年豐收,美味可口,成為福傳的急先鋒,做好「耶穌」會做的事,為弱勢鄉民服務。玉井是個好地方,「吾樂之緣聖母」朝聖地更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教會經由前輩傳教人員的開疆闢土,使得芽枝已伸展到世界上每一塊擁有人類的土地上,天主的降福也隨著傳教人員隨處可至。今日的交通發展,拉近了城鄉的距離,而我們跟天主的交通(關係),是否也跟著有更深入的進展?當我們驅車來到這些觀光地區時,是否也應到朝聖地,懷著

感恩的心,為這一切美好之物來朝拜天主、感謝天主,也感謝聖母。


人的一生都是旅途,在這旅途中找尋真理,找尋天主所創造的那個「我」,在耶穌基督的救贖及聖母媽媽的陪伴之下,以一位合乎天主旨意而存在的「受造之物」,回到天父的懷抱裡。


「朝聖」使我們能常思念天上的事,藉著用心(交談)、用靈(皈依)、用意(決心)、用力(行動)來達到「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自己。」(谷十二28-34)。


歷史敘述

​|歷任本堂

歷任本堂
bottom of page